当被尊重、独立自主和安全感这些基本心理需求遭受威胁甚至侵犯时,我们内心深处的幸福基石便如同遭遇强震,开始摇摇欲坠。这种影响绝非仅仅停留在心理层面,我们的身体与大脑会迅速启动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应对机制,恰似面临一场关乎生存的紧急战役。
大脑中的杏仁核会率先敏锐地捕捉到危险信号,如同拉响警报。紧接着,信号传导至下丘脑,促使肾上腺释放皮质醇与肾上腺素,身体瞬间进入高度戒备状态,肌肉绷紧、心跳加速、血压攀升,为可能的战斗或逃跑做好充足准备。这便是著名的 “战斗或逃跑反应”,深深扎根于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,是应对危机的本能之举。在远古时代,面对野兽的突然袭击,我们的祖先正是凭借这一机制,或是勇敢搏斗,或是夺命奔逃,得以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延续生命。
除了战斗和逃跑,“僵住不动” 也是人类在极端压力下的一种本能反应。如同动物在危险面前选择装死,期望借此躲避捕食者的注意,当孩子遭受严厉批评或责备时,可能会呈现出麻木、无动于衷的状态,看似对周遭的指责毫不在意,实则是内心出于自我保护的一种 “冻结反应”。
从身体层面来看,当处于应激状态时,胃肠道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会受到抑制。以狼为例,被猎人追赶时,它会吐出刚吃下的食物,减少负重,让血液更多地流向四肢,全力保障逃跑所需的能量与行动能力。同理,当我们长期被焦虑、恐惧或愤怒等负面情绪笼罩,胃肠道和免疫系统持续受到影响,便容易引发各种身体不适,比如孩子在进入新环境的关键时期,如刚入幼儿园的前半年、初入小学的前三个月,以及面临考试周时,常常会出现胃疼、发烧等 “躯体化反应”,这实际上是身体在急切地向我们发出警示,提醒我们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,尽快摆脱应激困境,重新找回内心的安全感。
长期处于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状态,还会对大脑发育产生深远影响。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不断联结形成复杂的神经回路,构筑起我们的思维与行为模式。如果孩子的杏仁核长期频繁被激活,“本能大脑” 过度发达,那么在面对威胁时,他们更容易触发战斗或逃跑反应,压力激素分泌水平也会居高不下,这不仅会导致情绪化、行为问题频发,还会阻碍 “理性大脑”—— 前额叶皮质的正常发育,进而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、社交能力、情绪管理能力以及整体健康状况。
这些身心反应揭示了基本心理需求对我们的深远意义。只有当我们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,身心才能进入平和、满足的 “响应模式”,为精神世界的成长与修复提供滋养。一旦需求受挫,陷入 “应激模式”,则会给身心带来沉重负担,甚至引发长期的负面影响。认识到这一点,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自我觉察,还是在与他人相处时理解对方,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呵护内心的幸福基石,维护身心健康。
武汉田子君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027-87222563 (15927001581)
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中南国际城B1座1308室